書名:養出有抵抗力的孩子:越早知道越安心的育兒健康常識
文:吉崎達郎、明橋大二
圖:太田知子
譯:王昱婷
出版社:如何
出版日期:2010年9月
常會看到身邊的新手爸媽為了孩子發燒、腸病毒...等生病徵兆憂心煩惱,總會讓我回想起倆寶小時候也曾因為種種大小病症讓我傷透腦筋,也讓我身心俱疲。尤其是在倆寶10個月時因高燒不退且臉色不好,經由診所醫師診斷後寫下轉診單,轉至大醫院做詳細檢查,到了醫院恰巧碰到的診間醫師即為倆寶早產兒追縱的醫師,在高燒診斷不出原因的情況下,倆寶住院了。住院期間倆寶的高燒反覆的退了又燒,燒了又退,真是急壞了我們,而在病房間的走道上,看到了一張衛教宣傳的海報,寫著發燒的迷思與注意事項,這才讓我打結的思緒終於解了套。
也在病癒後,開始購入育兒書籍時,找到了這本「養出有抵抗力的孩子:越早知道越安心的育兒健康常識」,裡面的內容與醫院醫師、護士的理論一致,且是可愛的漫畫加上文字的輕鬆閱讀方式,分門別類的索引不會有字太多看的頭暈目眩的困擾,它真的大大的幫助了我,也讓我把它歸類於新手爸媽必備的工具書,強力的向身邊即將生孩子或為了孩子生病煩惱的朋友們推荐閱讀。
::發燒是什麼?
發燒是身體內部對於生病時病毒及細菌的侵襲而產生的防衛反應,為了與病毒、細菌作戰而升高體溫作了對人體的警戒告知。它並不是不好的事,但會因此消耗大量的體力與水份,也可能影響睡眠及食慾,而要為此多做照護。
一、發燒燒太久會把腦子燒壞?
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是保護性的本能反應,41度c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,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。而一般口耳相傳說發燒會把孩子腦子燒壞的事例,是因為那些孩子罹患了腦炎、腦膜炎等疾病,而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,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。
二、睡冰枕幫助退燒?
人體因生病感染而出現發燒反應時體溫上升,此時大腦的認知為38度c以上才是正常體溫,冰枕或退熱貼等物理退燒法違背了腦部的設定讓熱量流失,反而會讓病人感到寒冷不適,也會增加不必要的能量消耗。對於代謝疾病、慢性心肺疾病、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他們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,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,反倒提高了危險性。
三、持續發燒就代表退燒藥無效?
退燒藥並不是特效藥,當疾病的過程未結束,感染未好轉,退了又燒、燒了又退是很常見的,且退燒藥是有時效性的,不要盲目的覺得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果所以一直換醫師,導致浪費醫療資源,也錯怪了退燒藥的效用。
四、持續發燒除了退燒藥應該要再使用塞劑?
通常建議「同一種」退燒藥至少4個小時才能再次使用,另若搭配塞劑,建議服藥後間隔1小時仍高燒不退,再塞塞劑,且醫師通常會視體重有建議用量。舉例:醫師同時開了藥粉、退燒藥水、塞劑,若藥粉裡已有退燒藥,醫師會提醒服用後1小時仍燒至38度c以上,再服退燒藥水;38.5度c以上使用xx份量的塞劑。要留意各種藥物過量都可能產生問題。(且塞劑藥效強於藥水,所以有時塞完塞劑即會大量流汗,請留意更換乾爽衣物及補充水份)
五、發燒會導致脫水必須打點滴?
發燒的過程中反覆的發燒與退燒會導致病患流汗散熱,這時容易造成身體缺水,但若情況許可,建議可自行在家喝水補充水份,或飲用市售合格的電解水(例:小孩可選兒童專用電解水,大人可選擇FIN),不是一定要打點滴的。
◎過於心急的父母親,就會造就下重藥的醫師。(生病療程是有高低峰曲線的)
【延伸閱讀】